西藏自治區多吉澤仁副主席一行視察廣東雪域藏藥連鎖有限公司
2010年12月30日上午西藏自治區政府多吉澤仁副主席,西藏自治區政協策墨林副主席,援助西藏發展基金會總部領導,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陳德偉副局長,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領導一行四十多人視察了雪域藏藥連鎖有限公司并親臨廣州雪域藏藥專賣店指導工作。在聽完廣東雪域藏藥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嘎讓清繞工作匯報后,多吉澤仁副主席指出,援助西藏發展基金會廣東辦事處成立十周年,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非常關注,在年底工作任務繁重的情況下,仍指示一定要參加這次活動。今天看到援藏基金會支持開辦的廣東雪域藏藥項目非常欣慰。在歷史的長河里,十年非常短暫,從起步發展經過不懈努力走到今天,廣東人民從不認識不了解藏醫藥到現在的有所認識了解,并使很多人受益,雪域藏藥公司也發展到有一定的規模,取得這樣的成就不容易。這與廣東省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對民族團結提出了具體要求,要交流、交往、交融。廣東援藏幫助西藏發展,藏民族也應走出來融入廣東。藏醫藥是西藏的支柱產業,產業鏈延伸惠及邊遠地區農牧民,對鞏固邊防,鞏固國防有重要意義。西藏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與廣東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還請廣東省政府各有關部門多多支持。西藏自治區藏藥廠和廣東雪域藏藥公司要一如既往的繼續努力,要把藏醫藥的優秀成果帶到廣東來,來不得半點虛假,要從廣東走向世界。 廣東省和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領導同志表示要從援藏的高度支持廣東雪域藏藥連鎖有限公司健康發展。西藏自治區多吉澤仁副主席給雪域藏藥總經理嘎讓清繞頌發援藏公益工程突出貢獻獎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陳德偉副局長在全國首家藏藥專賣店考察, 雪域藏藥總經理匯報藏藥發展情況西藏自治區工商聯主席阿沛·晉源和廣東省政府接待辦范秀榮副主任了解藏藥西藏自治區多吉澤仁副主席與西藏自治區統戰部索朗仁增常務副部長聽取雪域藏藥總經理嘎讓清繞介紹藏藥西藏自治區政協策墨林·丹增赤烈副主席向店員詢問藏藥銷售情況西藏自治區多吉澤仁副主席一行領導與廣東省,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領導和雪域藏藥總經理嘎讓清繞合影 西藏自治區多吉澤仁副主席一行領導與廣東省,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領導和雪域藏藥店專賣店員工合影原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金建忠副局長向西藏自治區副主席多吉澤仁副主席匯報藥監部門對首家藏藥店的支持西藏自治區多吉澤仁副主席與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領導一行60多人參觀考察雪域藏藥總部雪域藏藥總經理嘎讓清繞向西藏自治區多吉澤仁副主席與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領導一行60多人匯報雪域藏藥10年發展歷程多吉澤仁副主席(右三),策墨林·丹增赤烈副主席(左三),陳德偉副局長(左二)金建忠會長(右二),充旺尼瑪主任(左一),嘎讓清繞總經理(右一)在雪域藏藥公司總部合影
查看詳情
中醫藥信息化發展“十三五”規劃
中醫藥信息化是實現中醫藥振興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技術支撐,也是體現中醫藥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全面提升中醫藥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驅動中醫藥現代化,是適應國家信息化發展新形勢的重要舉措,是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的必然選擇。根據《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國發〔2016〕15號)、《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47號)和《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國中醫藥規財發〔2016〕25號),制定本規劃。一、規劃背景“十二五”期間,在多方協同推進下,堅持應用驅動,強化頂層設計,中醫藥信息化建設與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啟動實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區(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項目,初步建成國家和省級中醫藥數據中心,基本構建形成了國家、省兩級中醫藥信息網絡平臺。中醫藥業務信息系統不斷豐富,建立和完善了全國中醫醫院醫療質量監測網絡、國家中醫重點專科建設監測直報系統、國家中醫藥項目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平臺、國家中醫臨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統、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統以及中藥資源動態監測信息與技術服務系統。中醫藥政務信息化得到加強,政務管理和公開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中醫醫療信息化加快發展,組織實施了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醫醫院信息化能力建設項目,開發應用了名老中醫傳承、中醫古籍文獻、中醫輔助診療、中醫慢病管理等一批中醫藥特色業務系統,55%的中醫醫院建立了中醫電子病歷系統,70%的中醫醫院建立了門(急)診掛號系統,75%的中醫醫院建立了住院管理系統,“云中醫”、“網絡中醫院”、“智慧中藥房”等中醫藥信息新業態逐步興起并得到推廣。中醫藥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中醫藥數字圖書館和數字博物館不斷增加,中醫藥知識傳承與傳播更加方便快捷。中醫藥信息化支撐條件明顯改善,19所中醫藥高等院校設立了中醫藥信息學專業,中醫藥綜合統計制度試點建設順利完成,國家中醫藥信息標準研究與制定項目全面啟動實施,初步構建與衛生信息標準相融合的中醫藥信息標準體系,中醫藥信息化步入加快發展的軌道。當前中醫藥信息化還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由于起步較晚,長期投入不足,中醫藥信息化基礎設施總體薄弱,區域之間、中醫藥各個領域之間發展不平衡,與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醫藥全面協調發展的目標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全行業以信息化驅動中醫藥現代化意識有待增強,中醫藥信息化統籌推進、建設和管理的力度不足。中醫藥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水平有待提升,條塊分割、信息孤島現象依然比較嚴重。一些重點業務領域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不高,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不夠,信息惠民成效還不明顯。中醫藥大數據建設和“互聯網+”發展相對緩慢,中醫藥網絡和信息安全亟待加強。中醫藥信息化專業人才匱乏,支撐中醫藥信息化發展的政策機制需要加快完善?!笆濉睍r期是中醫藥信息化實現“融入、整合、跨越”的關鍵時期。中醫藥信息化既要解決面臨的突出問題,又要積極應對信息化發展的新情況、新技術、新要求。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等新技術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對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和服務惠民的革命性影響日趨明顯。隨著我國實施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堅持走中國特色信息化發展道路,以信息化驅動現代化,建設網絡強國,為中醫藥信息化全面發展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黨中央、國務院越來越重視和支持中醫藥發展,對推進中醫藥信息化建設、提高中醫藥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明確要求,中醫藥信息化發展迎來了難得的機遇。隨著國家大力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以及中醫藥信息網絡平臺建立并不斷完善,為實現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打下堅實基礎,中醫藥大數據建設開發和“互聯網+”發展前景廣闊,中醫藥信息化在健康醫療和健康中國建設中將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以滿足人民群眾中醫藥健康需求為出發點,以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為主題,以信息化驅動中醫藥現代化為主線,著力改善中醫藥信息化基礎設施條件,著力提高中醫藥信息化應用水平,著力優化中醫藥信息化發展環境,不斷提升中醫藥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獲得感,為建設健康中國服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服務。(二)基本原則統籌規劃,創新驅動。統籌中央和地方,統籌發揮市場和政府作用,堅持中醫藥原創思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方法,推動中醫藥理論與實踐不斷發展。融合共享,便民惠民。堅持以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為目標,整合完善中醫藥信息平臺和信息系統,融入國家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緊緊圍繞人民健康服務需求,創新大數據應用,不斷擴展中醫藥服務領域,提供更加豐富、方便快捷的中醫藥健康信息服務。規范有序,安全可控。加強標準和安全體系建設,強化安全管理責任,妥善處理應用發展與保障安全的關系,有效保護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中醫藥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建成統一高效、互聯互通、惠民便民的中醫藥信息業務平臺,創新健康大數據應用,發展“互聯網+中醫藥”,適應深化醫改和中醫藥健康服務快速發展的需求,為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撐和技術保障。——中醫藥信息化基礎設施條件顯著增強。以國家、省級中醫藥數據中心建設為核心,建成中醫藥信息業務平臺,與各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實現互聯互通;中醫醫療機構信息化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提升?!嗣袢罕妼χ嗅t藥信息獲得感明顯提升。統籌中醫藥政務業務信息化建設,完善覆蓋全人口、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信息業務平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中醫藥信息服務有效供給逐步增多優化,均衡化程度明顯增強?!嗅t藥信息化相關產業快速發展。中醫藥信息化新業態蓬勃發展,“互聯網+”中醫醫療等新型醫療服務模式更加豐富,創新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推進數據采集、體質辨識、疾病診斷、養生保健、康復療養、科普文化等健康服務產業蓬勃發展?!嗅t藥信息化支撐體系優化完善。中醫藥信息化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水平不斷提高;中醫藥信息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并在相關領域得到推廣應用;中醫藥安全防護能力不斷加強。三、主要任務(一)加強中醫藥信息平臺建設。建設中醫藥信息平臺。聯合國家衛生計生委全面實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構建中醫藥信息平臺,支持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的信息資源共享與交換,做到與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縱向貫通、橫向互通,實現中醫藥與衛生計生業務協同、信息互聯互通,實現中醫藥數據中心之間、中醫藥數據中心與中醫藥機構之間、中醫藥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推進中醫藥信息高效、快捷和安全傳輸。建設中醫藥數據中心。以中醫藥業務需求為導向,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綠色節能等技術,合理規劃,整合利用現有資源,加快各級中醫藥數據中心建設。依托中國中醫科學院建設國家中醫藥數據中心(國家人口健康數據中心中醫藥分中心),依托省級中醫藥機構建設省級中醫藥數據中心,在部分條件較好的地市試點建設地市級中醫藥數據中心。專欄1 中醫藥數據中心建設項目國家中醫藥數據中心建設依托中國中醫科學院建設國家中醫藥數據中心(國家人口健康數據中心中醫藥分中心),構建中醫藥數據處理分析平臺,建成覆蓋全國的中醫藥數據云平臺與共享網絡。省級中醫藥數據中心建設各省級中醫藥管理部門依托省級中醫醫院、中醫藥院?;蚩蒲性核?,建設省級中醫藥數據中心,強化基礎設施和信息安全體系建設,與國家中醫藥數據中心、省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互聯互通。綠色中醫藥數據中心建設試點制定綠色中醫藥數據中心建設指南,開展綠色中醫藥數據中心建設試點,推動節能環保技術產品在已建中醫藥數據中心的替代應用。(二)統籌中醫藥業務應用系統建設。建設中醫藥門戶網站群。完善國家和省級中醫藥管理部門門戶網站建設,整合政務信息資源,建設中醫藥門戶網站群,充分運用新媒體手段拓寬政務信息傳播渠道,推進中醫藥政務公開信息化,開展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政務信息數據服務和便民服務。推進中醫藥政務協同辦公,推廣電視電話會議應用,編制中醫藥文化數字資源總目錄,構建中醫藥文化素材庫,推動建設覆蓋電視媒體、網絡媒體、移動終端、平面媒體等跨媒體中醫藥文化傳播平臺。建設中醫藥業務信息系統。按照統籌規劃、分工協作、資源共享的發展策略,組織和引導中醫藥信息業務系統的開發,逐步建立中醫藥信息系統開發與利用框架模型。針對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文化、產業、政府管理、服務貿易等信息化需求,政府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建設中醫藥云健康、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示范項目,擴建或新建一批符合中醫藥特點的信息化業務系統,全面支撐中醫藥提高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基層服務能力、健康服務保障能力、傳承創新能力以及科學決策管理能力。完善中醫藥信息統計制度,建立全國中醫藥綜合統計網絡直報體系,推進中醫藥與衛生計生統計信息共享機制建設。建設中醫藥信息資源數據庫。加強中醫藥信息資源規劃、建設和管理,梳理整合現有中醫藥數據庫資源,統籌建設電子健康檔案資源庫、中醫電子病歷資源庫等專題信息資源庫,建立中醫藥公共信息資源開放目錄,完善中醫藥基礎信息資源動態更新和共享應用機制,創新運營管理模式。組織和引導開發中醫藥數據資源,全面提升信息采集、處理、傳輸、利用、安全能力,釋放數字紅利,促進信息消費。專欄2 中醫藥業務應用系統建設項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電子政務建設進一步加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電子政務網絡建設和應用,推進電子政務網絡平臺的有效聯通。加大電子政務網安全性建設,提高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鼓勵地方中醫藥管理部門利用政府技術平臺,在同級政府網站上開設子站、欄目、頻道等。中醫藥業務應用系統建設基于信息平臺業務系統建設:實施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建成中醫藥政務協同服務系統、中醫藥服務項目監督管系統、中醫醫療廣告動態監管系統、中藥品種基礎數據服務系統、中醫臨床業務基本信息共享服務系統、中醫預防保?。ㄖ挝床。┍O管與服務系統、中醫藥專科專病信息服務系統、中醫藥經驗傳承服務系統、中醫藥標準服務系統等。中醫藥公共信息服務系統:推進中醫師資格認證服務信息系統、中醫醫療機構資質認證服務信息系統、中醫藥監督信息數據系統、中醫藥政策法規評估系統、中醫藥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中醫藥科技服務信息系統:推進中醫藥科技管理系統建設。中醫藥教育應用信息系統:推進國家級中醫藥繼續教育管理信息系統、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中醫藥文化應用信息系統:完善中醫古籍綜合信息數據庫,推進傳統知識名錄數據庫與保護挖掘平臺建設。中藥資源應用信息系統:建成中藥資源動態監測信息和技術服務體系,建立中藥材生產流通全過程質量管理和質量追溯系統。中醫藥服務貿易信息統:建立中醫藥服務貿易統計直報系統。中醫藥綜合統計網絡直報系統:建立健全中醫藥綜合統計調查制度和全國中醫藥綜合統計網絡直報系統。國家中醫藥數據庫建設整合現有中醫藥數據庫資源,推進中醫電子病歷資源庫、電子健康檔案資源庫、中醫藥公共信息資源開放目錄建設,完善中醫藥基礎信息資源動態更新和共享應用機制。(三)提升中醫醫療信息化服務保障能力。加快中醫醫院信息化建設。轉變中醫醫院信息化建設理念,探索信息化條件下的流程再造和中醫醫療服務模式創新。加強中醫醫院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以醫院管理和中醫電子病歷為重點的醫院信息系統建設,逐步納入區域中醫藥信息平臺和人口健康信息平臺,推動電子健康檔案、中醫電子病歷的連續記錄和不同級別中醫醫療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中醫醫療機構間檢查結果互認。應用云計算技術開展中醫醫院區域醫療協同信息化建設試點,梳理區域中醫醫院醫療服務與管理需求,裝備開放共享、標準統一的中醫醫院信息系統。探索和推廣“智慧藥房”建設,實現電子處方的直接接入,提供包括中藥飲片、中西成藥調劑、中藥煎煮、膏方制作、送藥上門、用藥咨詢等藥事服務。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健全分級轉診網絡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有效模式,推進公立中醫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轉診預約掛號服務。加強中醫館信息化建設。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診療區(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項目,加強中醫電子病歷、辨證論治、中醫藥知識庫、遠程會診、遠程教育、治未病、臨床業務監管等信息化服務保障能力,推動各級中醫藥管理部門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管理,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到2020年,所有建成的中醫館具備信息化服務能力。專欄3 中醫醫療信息化服務保障能力項目縣級中醫醫院信息化水平提升按照《中醫醫院信息化建設基本規范》《中醫醫院信息系統基本功能規范》等,加強縣級中醫醫院信息化服務保障能力建設,建立和完善以醫院管理和中醫電子病歷為核心的中醫醫院信息系統,覆蓋臨床醫療、醫院管理、科研教學、輔助決策等業務領域。中醫醫院云管理信息系統(HIS)建設試點在中西部省份,依托省級中醫藥數據中心開展中醫云HIS建設試點,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標準統一、經濟實用、穩定高效、滿足基層中醫醫院需求的省級中醫藥云平臺,為基層中醫醫院提供高效、可靠的信息化服務。民族醫醫院信息化建設工程按照民族醫特點,開發民族醫醫院雙語管理信息系統和民族醫電子病歷。依托省級中醫藥數據中心,開展民族醫云HIS建設,為民族醫醫院提供高效、可靠的信息化服務。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項目建成省級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為中醫館提供中醫電子病歷、辨證論治、中醫藥知識庫、遠程會診、遠程教育、治未病等信息化服務。(四)促進中醫藥健康大數據應用發展。 推動中醫藥健康大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加快建設和完善以中醫電子病歷、電子處方等為核心的基礎數據庫,鼓勵各級各類中醫醫療機構推進中醫藥健康大數據采集、存儲,打通數據資源共享通道。與國家衛生計生委建立健康醫療數據共享機制。探索推進數字化中醫健康辨識和干預設備、可穿戴設備、健康醫療移動應用等產生的數據資源規范接入中醫藥信息平臺。建立中醫藥健康大數據資源目錄體系,有計劃地穩步推動中醫藥健康大數據開放。推進中醫臨床和科研大數據應用。依托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加強中醫臨床和科研數據資源整合共享,推動具有中醫特點的生物信息樣本庫和臨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統建設,提升中醫藥科研效能。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搭建中醫藥大數據研究平臺,推動科研資源共享與跨地區合作,突破中醫藥健康大數據應用示范的重點、難點和關鍵性技術問題,促進中醫藥健康服務與大數據技術深度融合,加快構建中醫藥健康大數據產業鏈,發展居家中醫藥健康信息服務,推動中醫藥養生保健、健康養老、健康管理、健康咨詢、健康文化、健康旅游等產業發展。研制推廣數字化中醫藥健康智能設備。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開展中醫特色診療、養生保健、康復技術與產品的研發和推廣應用,重點研發中醫健康識別系統、智能中醫體檢系統、經絡健康辨識儀等中醫健康辨識、干預設備,研制便于操作使用、適于家庭或個人的中醫健康檢測、監測產品以及自我保健、功能康復等器械產品,發展自動化、智能化的中醫藥健康信息服務,為居民提供融中醫健康監測、咨詢評估、養生調理、跟蹤管理于一體的高水平、個性化、便捷化的中醫藥健康服務。專欄4 中醫藥健康大數據項目中醫臨床醫學數據示范中心建設依托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協同研究網絡,建設一批中醫臨床醫學數據示范中心,集成中醫學術理論、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和臨床診療經驗、中醫優勢病種臨床基本診療規律等中醫臨床大數據資源,構建臨床決策支持系統,提升中醫科研能力及應用水平。中醫臨床科研共享體系建設依托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鼓勵企業、學術團體等社會力量,搭建中醫藥大數據研究平臺,建設具有中醫特點的生物信息樣本庫、中醫臨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統。數字化中醫藥健康智能設備研發推廣鼓勵數字化中醫藥健康智能設備研發,支持數字化中醫藥健康智能設備在中醫醫療機構、養生保健機構、康復機構中應用推廣。(五)推動“互聯網+中醫藥”服務。發展智慧中醫藥便民惠民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充分利用互聯網企業的技術手段,整合線上線下資源,鼓勵開展O2O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中醫醫療物聯網和健康醫療應用程序(APP)管理,大力推進互聯網健康咨詢、網上預約分診、在線預約診療、候診提醒、診間結算、劃價繳費、移動支付和檢查檢驗結果查詢、藥品配送、隨訪跟蹤等應用,優化形成規范、共享、互信的診療流程。探索互聯網中醫藥服務模式,鼓勵建立互聯網中醫院、掌上中醫院、“智慧中醫診所”。開展互聯網延伸醫囑、電子處方等網絡中醫醫療服務應用,提供長期跟蹤、預測預警的個性化中醫藥健康服務,完善中醫醫療服務與醫保間的智慧支付,滿足多層次多樣化的中醫藥服務需求。發展中醫遠程醫療服務。實施健康中國云服務計劃,引導中醫醫療機構運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裝備,面向基層、偏遠和欠發達地區,開展遠程會診、影像診斷、病理診斷、中醫體質辨識、中醫經絡診斷、宏觀微觀舌相診斷、手術指導等遠程醫療服務,健全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機制。探索建立市場化中醫遠程醫療服務模式、運營機制和管理機制,促進優質中醫醫療資源縱向流動。健全基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分級診療信息系統,延伸放大中醫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有針對性地促進“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加強信息技術研究能力建設。推進國家中醫藥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建設,開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加強中醫藥信息化關鍵與核心技術研發。發揮企業的主導作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基礎作用,建立中醫藥信息化產業創新聯盟。專欄5 “互聯網+中醫藥”建設項目中醫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建設以中醫藥信息平臺為基礎,開展中醫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建設,提供遠程會診、影像診斷、病理診斷、中醫體質辨識、中醫經絡診斷、宏觀微觀舌相診斷、遠程教育培訓、手術指導等遠程醫療服務,并逐步推廣應用。中醫分級診療信息系統利用中醫醫聯體、醫療集團等,應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建設中醫分級診療信息系統,延伸放大省市級中醫醫院中醫醫療服務范圍,有針對性地促進“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國家中醫藥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建設 依托中醫藥機構建設國家中醫藥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重點研究“互聯網+中醫藥”、中醫藥與物聯網、中醫藥大數據分析、中醫藥云健康、中醫藥移動終端互聯,中醫辨證論治的智能化、數字化等技術。(六)加強中醫藥信息化保障體系建設。加強中醫藥信息化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構建以院校教育為主體、繼續教育為補充的中醫藥信息化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促進中醫藥院校教學信息化、現代化和規范化,鼓勵應用在線開放課程。強化中醫藥信息學學科建設,著力培育高層次、復合型的研發人才和科研團隊。推進中醫藥信息化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創新信息化人才繼續教育模式。加強中醫藥信息標準體系建設。建立科學實用、符合中醫藥特色與規律的中醫藥信息標準體系。加強中醫藥信息資源共享和交換、中醫藥與人口健康信息融合協同的標準制定,開展與居民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醫保、新農合等互聯互通相關的中醫藥信息標準制修訂,完善中醫藥術語標準、數據集標準等基礎標準。加強與國際標準化組織合作,開展中醫藥名詞術語與信息學領域國際標準制定。成立中醫藥信息標準技術委員會,發揮學術組織、行業協會的作用,開展中醫藥信息標準推廣培訓,鼓勵中醫醫院開展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分級評價等,推動中醫藥信息標準有效實施。加強中醫藥信息安全防護體系建設。全面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將中醫藥信息安全納入人口健康信息安全規劃,強化中醫藥信息平臺內容安全和技術安全,鼓勵引入第三方安全評估與監測機構,開展中醫藥信息平臺及服務商的可靠性、可控性和安全性評測以及應用的安全性評測和風險評估,建立安全防護、系統互聯共享、公民隱私保護等軟件評價和安全審查制度。建立中醫藥信息安全通報和應急處置聯動機制,推進中醫藥數據災備體系建設,提高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的抗毀滅及災難恢復能力。重視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帶來的安全風險,完善網絡數據共享、利用等的安全管理和技術措施。專欄6 中醫藥信息化保障體系建設中醫藥信息化人才培養建設一批中醫藥信息學重點學科,培育高層次、復合型的研發人才和科研團隊,組織開展中醫藥管理和技術人員信息化培訓,培養一批具備中醫藥學、信息學、管理學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中醫藥信息標準與規范制修訂建立中醫藥標準制修訂與應用推廣平臺,修訂《中醫藥信息標準體系表》,完成101項中醫藥信息標準研究與制訂項目,發布一批中醫藥信息標準,推動中醫藥信息標準的應用。開展中醫藥名詞術語與信息學領域國際標準制定。中醫藥信息安全防護工程開展中醫藥行業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落實情況檢查,鼓勵引入第三方安全評估與監測機構,開展中醫藥信息系統安全性評測和風險評估。研究解決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帶來的安全風險。四、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推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統計信息中心建設,建立健全省級中醫藥信息化組織領導機構,完善跨區域、跨部門的中醫藥信息化發展統籌協調與上下聯動工作機制。明確信息化部門、業務應用推進部門、技術支持部門等各主體在中醫藥信息化建設的責任與義務。堅持“建、管、用”并重原則,健全建設、管理、應用推廣和運行維護等方面管理機制。省級中醫藥管理部門成立中醫藥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一把手”負責制。(二)加大多元投資力度。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爭取各級財政加大對中醫藥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推動建立與中醫藥信息化發展需求相適應、同建設任務相匹配的財政投入長效保障機制。拓展中醫藥信息化發展投融資渠道,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渠道籌資參與、協作機制,保障中醫藥數據中心建設、中醫藥信息標準建設等中醫藥信息化重大項目順利實施。加強中醫藥信息化相關項目的立項與支持力度。(三)推進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協調發展。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運維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健全網絡安全責任制和問責機制。單位主要負責人是網絡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統籌協調網絡安全與中醫藥信息化工作。網絡安全工作分管負責人要協助主要負責人抓好落實。責任職能部門和技術支撐機構應做到安全到人、責任到崗。開展多種形式的網絡安全教育和培訓,建立從業人員的崗前培訓和崗位
查看詳情
【改革開放40年】藏醫藥進入最好“機遇期”
【改革開放40年】藏醫藥進入最好“機遇期”作者: 周晶 來源: 中國西藏網圖為第四屆藏博會新聞發布會暨閉幕式現場。攝影:王淑 中國西藏網訊 近日,第四屆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圓滿落幕。林芝分會場承辦和舉辦了“藏醫藥發展論壇”,來自國內外的多位藏醫藥工作者及各界代表共商藏醫藥未來發展大計,圍繞今后藏醫藥事業如何發展、如何與國際接軌等議題展開了深度交流?! 「母镩_放以來,藏醫藥事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這門有著2300多年發展歷史的傳統民族醫藥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和沿線國家醫療、文化等產業的需求下,傳統民族醫學迎來了新的傳承、發展、創新空間。圖為《四部醫典系列掛圖全集》?! 「母镩_放推動藏醫藥產業快速發展 西藏在和平解放前僅有三所規模極小的官辦藏醫藥機構,沒有一張病床,從業人員不足百名,民間藏醫數量十分有限。而就藏藥產業而言,只有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制劑室一家藏藥生產部門,其年產量只有35.7噸,產值約28萬元,藏藥生產技術人員不足50人?! ∥鞑睾推浇夥藕螅貏e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藏醫藥事業的發展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藏醫藥被列為西藏自治區重點發展的六大特色和支柱產業之一?! ‰S著時代的發展,藏醫藥現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和傳承,西藏藏醫院“門孜康”已被列入中國國務院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年逾古稀的洛桑朗杰曾在“門孜康”工作了30多年,見證了藏醫藥的發展。他深有感觸地說:“西藏和平解放后,‘門孜康’從以前的人工制劑,發展成現代化、規模化生產。”如今,藏藥企業工業化生產水平不斷提高,形成了傳統藏藥與新技術藏藥共同發展的新型產業格局。 2017年7月,我國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簡稱《中醫藥法》)正式施行。《中醫藥法》提出,本法所稱“中醫藥”,是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醫藥在內的我國各民族醫藥的統稱。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堅持中西醫并重,繼承和發展中醫藥?!薄 包h和國家對藏醫藥的重視,對包括藏醫藥在內的我國傳統醫藥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鼓勵。相信黨和國家對傳統醫藥的支持力度會不斷加大,必將推動傳統醫藥在健康領域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敝袊匮兄行母笨偢墒铝鴳A說。圖為把牦牛蹄掏空制作而成的藏藥袋 “一帶一路”倡議促進藏醫藥產業走向國際 近年來,隨著藏醫藥事業的不斷發展,國內外群眾對藏醫藥的認知越來越廣泛,藏醫藥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來自尼泊爾的醫生烏達?柯伊拉納告訴記者,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尼泊爾人開始了解藏醫藥,逐漸信賴這一古老的傳統醫學?!霸诩拥聺M都的一所大學還專門開設了藏醫藥專業,并開始招生。我希望西藏和尼泊爾可以加強在醫學方面的合作,共同為醫學事業作出貢獻。” 西藏地處中國西南,毗鄰“一帶一路”區域的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區,同時又與印度、尼泊爾、緬甸、不丹等南亞國家接壤,是聯系內外的重要樞紐?! 倚l計委相關負責人曾表示,藏醫藥要借“一帶一路”倡議積極走出去,加強對外務實合作,不斷擴大影響。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全力支持西藏藏醫藥事業發展,為建設健康西藏、健康中國作出應有貢獻?! 耙粠б宦贰背h既是對古絲綢之路的傳承,又是順應時代發展、順應潮流的應時之舉。2018年西藏政府報告指出,要“做大做優藏藥產業”。相信藏醫藥這一千年瑰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將會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中國西藏網 綜合/周晶)
查看詳情
藏族歷史上的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在山南地區之乃東縣境內,位于雅隆河東岸的扎西次日山的山頭上,距縣城5公里。據說山勢像母鹿的后腿,寺廟即建在鹿腿上,因此稱為“雍布拉康”(“雍布”意為母鹿)。漢文曾譯“云布拉康”、“雍布拉崗”、“永不拉康”、“雍莫拉卡”、“雍拉寺”,又稱“母子宮”或“母子廟”。雍布拉康規模很小,但聳峙山頭,十分壯觀。雍布拉康為西藏最早的建筑,最初并非寺廟,而是早期雅隆部落首領的宮殿。民間傳說云:“地方莫早于雅隆,房屋莫早于雍布拉康,國王莫早于聶墀贊普”,雍布拉康正中聶墀贊普在雅隆地方的宮殿,距今已有二千三百年的歷史。后來,松贊干布在宮殿的兩邊修建了兩層樓的殿堂。殿堂底層為佛殿,二層為法王殿。至此雍布拉康由宮殿改作了寺廟。以后歷代都有擴建,逐漸在殿堂兩邊增建了門廳,南邊增建了僧房。第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時在碉樓式建筑上加修了四角攢尖式金頂。15世紀,宗喀巴弟子克珠頓珠在雍布拉康北7里處創建了日烏曲林,并開始由該寺管理雍布拉康事條,每年向雍布拉康派喇嘛5名,直至民主改革前。1962年克定雍布拉康為西藏自治區文物單位,并撥款進行了維修。在“十年活動”中,雍布交接班康被拆毀,所有塑像、壁畫、建筑木構件被壞,僅存殘垣斷壁。1982年進行維修,歷時兩年多,現在基本恢復了原貌。雍布拉康分為三部分:碉樓式建筑、殿堂、僧房及附層建筑。碉樓式建筑:位于整個建筑的東端正中,即傳說中由聶墀贊普所建的最早建筑。高11米,南北寬4.6米,東西長3.5米,上小下大。外觀似為五層,內部實為三層。第一層為通道(高1.2米,寬0.6米)通往一層殿堂的須彌座后;第二層小門通二層大殿頂部;第三層原有第五世達賴時修的金頂。這座建筑墻壁厚重,內部狹小,一層面積僅2.28平方米,二三層也只有4.18平方米,不可能作為三十一代贊普(即:聶墀贊普、牟墀贊普、丁墀贊普、索墀贊普、美墀贊普、達墀贊普、斯墀贊普、止貢贊普、布貢杰、阿肖累、待肖累、梯肖累、古如累、仲協累、意肖累、灑囊辛岱,岱楚囊雄贊、塞諾囊岱、寒諾保岱、岱諾囊、岱諾保、岱杰保、岱真贊、墀贊囊、墀扎邦贊、墀岱脫贊、拉妥妥日年贊、墀年松贊、仲年岱如、達布聶塞和囊日論贊)延續使用的宮殿,早期還應有較大面積的宮殿建筑。這座碉樓式建筑作為早期宮殿建筑的一部分被保留下來,實屬不易。殿堂:傳為松贊干布所建,原有三層,現修復為兩層。一層前半部為門廳,大門外有帶遮檐的小平臺,接折階10數級。門廳面積約33平方米,有柱2根;再進為佛堂,面積約60平方米,有柱8根,東半部沿三面墻筑有平面呈“凹”形的須彌座,原有塑像。據《西藏文物見聞記》載:“殿內中塑三世佛,北壁為松贊干布、墀松德贊兩王像,南側壁塑文成公主、墀尊公主坐像。在兩邊塑像之外,此塑吞彌·桑布扎立像,南塑祿東贊立像。在桑布扎之側還塑有文殊像及長壽三尊像,在祿東贊之側則有木制神輿。殿前置有佛櫥,上下置放釋迦小像十一尊,殿內除中間的三世佛及吐蕃王、后、臣等九尊像外,其余都是后加進去的。早期九像造型極精美,塑法漸厚樸素。如釋迦面部寬而短,眼較狹長,兩耳偏上,這是西藏早期雕塑手法特點,這是西藏早期雕塑手法特點?!狈鸬钅媳谶€繪有二十一度母壁畫,北壁有雕二十一度母壁畫,北壁有浮雕二十一孜達瑪尼度母和藥師八如來像。二層法王殿亦分前后兩部分,原前部為南北兩間:北間為空房,南間為樓梯間。后半部大小同底層佛堂,殿后壁中置一多格佛櫥,內供有彌勒、宗喀巴、大佛母、蓮花生、文殊等銅造像多尊。前面為護法神櫥,面前則為四大金剛菩薩像。右壁一列經架置有《甘珠爾》等經書,壁畫中表現了拉妥妥日年贊時,從天上降下經書、塔等佛物的故事題材。二層以上原有第三層,前半部為三面環繞矮墻的平臺,后半部為帶天井有小廊院,后廊有小門進入碉樓式建筑中,“文革”時三層以上被折毀,后修復時也未復建。僧房及附屬建筑:殿南側為僧房,一層門廳東南角有一門,出門后折階西下通向僧房,其中緊靠殿堂的二層樓為歷代達賴禮佛時所居住的臥室,現已修復。雍布拉康東北400米的山溝里,有一眼泉水終年不涸,傳為松贊干布時重臣祿東贊所發現,現在人們稱為“嘎泉”。到雍布拉康拜佛的人無不到嘎泉一游,據說飲此泉水,可治百病,甚為神奇。
查看詳情
拉薩雪頓節入選“影響中國節慶產業進程30節”
“一個民族的節慶,在晨鐘暮鼓中唱響久遠,一個高處懸掛的節慶,在圣泉雪域中盡顯高潔、神圣?!?——中國拉薩雪頓節獲選專家評語。在日前結束的青島“影響中國節慶產業進程30節、30人”頒獎盛典上,拉薩雪頓節從全國7000多個現代節慶中脫穎而出,高票入選改革開放30年“影響中國節慶產業進程30節”,同時,拉薩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拉薩雪頓節組委會辦公室主任扎西平措同志入選改革開放30年“影響中國節慶產業進程30人”。此次評選活動由亞洲會展節事財富論壇和中國城市經濟學會、新華網、中國節慶聯合主辦。青島、寧波、杭州、合肥、拉薩等市支持協辦。據悉,入選改革開放30年的“30節、30人”中,拉薩雪頓節是全國少數民族節慶中唯一獲雙獎的節慶,這標志著雪頓節已成為中國現代節慶經典品牌。據了解,除拉薩雪頓節外,入選30節的節慶還有:青島國際啤酒節、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中國吳橋雜技藝術節、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寧波國際服裝節、中國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節、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中國豆腐文化節等29個著名節慶。
查看詳情